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8节 (第3/6页)
奖励回去。如果单单这样也就罢了。偏偏为了保证考试的效果。所有的“作品”都是按照参试者的设想。由研究院的工匠集中制作的。着实浪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就在马芸失望到极点的时候。又一名考生走了向前。他献上的“作品”好像是一架织机。令马芸眼前一亮。不由转头问道:“这是什么。” 参加考试的考生很多。“作品”也是五花八门。向朗和孔文自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不过。他们事先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手里有一份参加考试人员的清单。向朗拿起清单看了两眼。朝马芸拱手说道:“回夫人。这是一架新式织绫机。” 人们常说的绫罗绸缎都是丝织品。而在绫罗绸缎当中。却将绫排在第一位。足见绫在丝绸织物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绫是一种提花丝织品。因此它的织造过程也十分复杂。一架普通的织绫机有五十个经线踏具和六十个纬线踏具。多达一百一十个。非常笨拙。织一匹花绫往往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工部的大佬。向朗和孔文自然都是见过织绫机的。只是这名考生所献的织绫机却只有经线踏具和纬线踏具各十二个。显得相当精致。他们一时居然沒有认出來。 听完了向朗的介绍。马芸精神为之一振。少了许多踏具。操作起來肯定就会简单得多。马芸隐隐觉得这是个了不起和发明。忍不住追问道:“这架新式织绫机的效果如何。” 向朗尴尬地咳嗽了两声。说道:“回夫人。属下等还沒有來得及实际操作过。” 眼前这架新式织绫的精致也只是相对于传统的织绫机而言。而比起其他人的“作品”來说。实在要复杂上百倍。而这次所有参加考试的“作品”都是由研究院统一制作的。时间紧、任务重。这架新式织绫机也就拖到了今天早上才刚刚完成。因此沒有來得及试用。倒不是向朗他们偷懒。 研究院的工匠们对于这架新式织绫机并不十分看好。在他们想來。这架织绫机比传统织绫简化太多。纵使能够织出绫來。恐怕也不会有多少花样。不过。马芸的想法却和他们不同。有些东西精简以后。说不定反而会产生奇效。不由问那考生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何方人士。” 那考生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听到马芸问他话。不由紧张得满脸通红。两只手搓來搓去。似乎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过了半晌方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回。回夫人。小民。小民姓马名钧。乃是。乃是扶风郡人氏。” 如果是刘欣听到这个名字。恐怕还会不明所以。但马芸却是大吃一惊。原來这个说话有几分口吃的少年居然就是著名的大发明家马钧。这可是个人才。一定要将他留住。 马芸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笑着问道:“马钧。你发明的这个新式织绫机和普通织绫机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说到自己的发明。马钧的胆气顿时壮了起來。说话也流畅起來。大声说道:“这种新式织绫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旧的织绫机织一匹提花绫锦需要两个月。而使用新式织绫机只需要七到十天就可以织出一匹绫锦來。” 如果马钧所言不虚。这架新式织绫机等于将织绫的效率提高了五六倍。马芸不禁暗暗点头。继续问道:“减少了这么多踏具。会不会使绫锦沒有原來那么多精美的花式。” 马钧对自己的这个发明颇有信心。这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本來他想带着自己制作的织绫机参加考试。但是根据考试规定。需要由研究院统一制作。这才作罢。不过。研究院制作新式织绫机所用材料和工艺都比他自己制作的要高明得多。这让他对于新式织绫机更加有信心了。 面对马芸的提问。马钧脱口答道:“回夫人。小民的这架织绫机看似简单。只要运用得当。却能够织出最为复杂的图案。而且花型可以变化多端。绝对可以织出世界上最美的绫锦。不仅如此。这架织绫机结构精巧。占地不大。就算普通百姓家中也可以置办。” 马芸转头看了看坐在两边的向朗和孔文。见他们似有不信。不由说道:“马钧。第一时间更新你可敢当场演示。” 马钧毫不犹豫地说道:“小民愿意当场演示。” 很快便有人拿來各色丝线。马钧将经纬线在梭子上接好。來回穿织起來。动作十分娴熟。这只是简单的演示。并不可能织出一匹完整的花绫锦出來。因为即使按照马钧自己承诺的速度。那也需要七到十天的时间。不过。马钧匆匆织了小半个时辰以后。织绫机上已经出现了一小块绫锦。上面赫然是一朵鲜艳的牡丹。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有着极强的立体感。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