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_第28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0节 (第4/5页)

不可小视的力量,不能不防。”
  刘欣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冷笑道:“他们不来淌中原这场浑水,朕还可以让他们多活几天,他们若是不自量力,那他们就离灭亡没有多远了!”
  战略的大方向确定了下来,具体的战术就不是刘欣需要考虑的了,否则要那些将领何用?刘欣正准备宣布散朝,忽见程昱起身说道:“陛下既已称帝,当早立太子!”
  仿佛他们事先商量好的一样,郭嘉、韩戏也一齐站了起来,拱手说道:“请陛下早立太子!”
  刘欣冷冷地扫了他们三人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依众卿所见,朕当立何人为太子?”
  程昱、郭嘉、韩戏三人一齐垂首说道:“悉凭陛下圣裁,微臣不敢妄言。”
  刘欣心里有些不悦,他敢肯定,关于这件事,程昱等人一定事先商量过,但是刘欣也知道,这三人对自己的忠心是没有太多问题的。所以,即使刘欣心里不高兴,但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摆了摆手,说道:“大战在即,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待战事平息再议吧。”
  众人不敢多说,各自拱手告退,但刘欣的喉咙里却仿佛插了一根鱼刺,非常的不舒服。
  夏季的漠北草原正是水草丰美的时候,到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无论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或者乌恒人,这时候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散居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有时候几十里路下去,都见不到第二个人家。
  如今的漠北草原,匈奴已然式微,乌恒又数败于鲜卑之手,造成鲜卑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自鲜卑单于檀石槐死后,鲜卑内部日渐动荡。檀石槐之子和连本无才干,贪淫成性,为族人所叛。和连死后,其子蹇曼年幼,单于之位被和连的侄子魁头占据。
  虽然这时候的鲜卑还勉强保持一个整体,但已经接连分崩离析了。一些忠于檀石槐父子的族人试图拥戴蹇曼,重夺汗位。另外一些颇具实力的族人也蠢蠢欲动,其中就有魁头的两个弟弟步度根和扶罗韩,他们主要盘据在并州塞外,还有一部分以轲比能为首的鲜卑族人盘据在幽州塞外。而素利、弥加、阙机等部,则分别盘据在辽西、北平、渔阳塞外。
  这些鲜卑部族,表面上仍然听从魁头的号令,实际上却都是阳奉阴违,谁也不服谁。
  但是今天的情形却有些奇怪,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鲜卑壮年男子策马飞驰而过,他们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大漠南端的弹汗山,而那里就是鲜卑单于庭、魁头的大本营所在地,他们都是奉了魁头的命令赶往那里集结的。
  第716章濮阳急报(补更)
  弹汗山下的草原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马,全是些粗壮的汉子,还有许多牛羊。游牧部落打仗,牛羊就是他们的粮食,饿了就宰一只羊,羊吃完了就杀牛。不过,这一次进入中原作战,袁绍已经答应为他们提供粮草,所以他们便沒有带太多的牛羊。即使到时候袁绍食言,他们也不怕,可以就地抢嘛。再说了,他们本來就有这个打算。
  每天还有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赶过來。在放牧的季节,鲜卑人居住得非常散,多的十几顶帐篷聚在一起,少的只有一两顶帐篷。要想将这些人聚集起來需要不短的时间。
  魁头派出去的人已经走了十多天了,他们先分头前往步度根、扶罗韩、轲比能、素利、弥加、阙机这几个较大的部落,然后再分成几十路下去,见到一些零散的帐篷就停下來传达一下大汗的命令,然后继续赶往下一站。别看这种方法十分原始,照样可以传遍草原的角角落落。
  集结在弹汗山下的牧民每千人一队,扎起了营寨。这些牧民都是天生的战士,挎着变刀,挟着弓箭,在草原上纵横如飞。像步度根、轲比能这些大部落的牧民自成一队,而其他一些小部落和零散的牧民则被随机地组织在一起。
  过去,鲜卑人也经常袭扰大汉边境,但那都集中在冬春两季,这时候各部落的人大多集中在一起,便于组织起足够的人马,像现在这样在水草丰美的季节集结人马的情况十分罕见。那些大部落的牧民自有首领约束,不会胡言乱语,而那些临时组织在一起的牧民,虽然也由魁头临时指派了千夫长,却不能阻止他们在一起高谈阔论。
  围着篝火,啃着手里的烤羊腿,一个满头褐发、身材粗壮、袒露着胸膛的大汉不满地说道:“家里的牛羊快要产崽了,这个时候把大家召集起來,也不知道大汗是怎么想的?”
  鲜卑是白种人,都是黄须碧眼,这个大汉生了一头褐发,却不是鲜卑人,而是依附于鲜卑的匈奴人。当年北匈奴被大汉和南匈奴的联军击溃,有十万余众被迫归降了鲜卑。这些匈奴人在鲜卑草原上的地位低下,每次打仗、劫掠都是他们打头阵,而每次分到的财物最少,分配的草场也最差。但是沒有办法,弱肉强食,这就是草原上的法则。
  旁边一人说道:“阿尔丁,你在这里发牢骚有什么用,大汗也听不见。我听说这次是帮着一个汉人和另一个汉人作战,几十万人的大场面呢,但愿这次能够活着回來。其实我也不想打仗,再过几天我的妻子就要生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我那未出世的儿子呢。”
  这人叫做宇文敬,虽然也长了一头金发,但他并不是真正的鲜卑人,而是來自辽东地区依附于鲜卑的一个小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