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冤家路窄 (第2/2页)
子重,要交“三提两统”,把这些税、费、提留款什么的一交完,一年到头在地里刨泥巴滚土种出的几亩粮食就剩不了多少了。 而且每年还要出工修建水利什么的,不出工的就出钱,负担重啊! 但是户口转到城里就不一样了,不仅不要交什么农业税、提留款,而且有单位的还能领到各种票证和这样那样券! 李心兰和安雅觉得转户口有用,可想转户口,徐爱国怎么可能让她们如意? 上次好不容易碰到杜成昆那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便宜处理房子,半路上却被这两个人截胡,徐爱国早记死这两个人了;特别是安雅这个牙尖嘴利的丫头片子! 把报纸一折,徐爱国揭开茶盖子不紧不慢地先呷了口茶:“现在当农民的,哪个不想转户口?可这事,不能说对你们有用就能转——” “84年的时候,国务院就出了一个通知: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及时办理入户手续,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 安雅一字不差地把文件给背了出来,盯着徐爱国有些难看的脸色,不慌不忙地问了几句,“难道是这文件发的慢,县局现在还没有收到? 还是说收到了,没有组织仔细学习文件精神?总不会是现在报纸上经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阳奉阴违’那一套吧?” 徐爱国没想到这小丫头一字不差的把政策给背了出来,本来想糊弄人的那一套说辞顿时就卡在了喉咙里。 现在都87年了,1984年的文件,怎么也不可能寄不到边。没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是不可能的,还有“阳奉阴违”这顶帽子,更是绝对不能被扣上的。 安雅这一问接一问的,问得徐爱国心里有些慌,不过老油条就是老油条,借着给茶杯里倒热水的空当,徐爱国很快就稳了神: “你们这是什么态度?这是不相信我们国家单位?有政策的事,我们肯定是按着政策办的。 不过政策你刚才也背出来了,自己也应该很清楚,这里面说的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你们属于这个范围?” 李心兰赶紧点了点头:“我们属于的,我们就是来县城经商的农民。” 原来是进城当个体户的农民啊,一群没文化的家伙,脚杆上的泥巴都没洗脱,手里有两个臭钱就自以为了不起! 徐爱国心里狠狠唾弃了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范围是这个范围,但是你得证明你有经营能力啊。” 安雅立即接了话:“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是营业执照的,只能说你们在搞个体经营,是法律许可了的,可没说你们有经营能力。” 个体户全称就是个体经营户,能靠个体经营在城里立足的,怎么可能没有经营能力呢?徐爱国却管她们要这方面证明—— 这跟后世那种要求出具的你爸是你爸的证明,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就未免太强词夺理了! 安雅有一种哔了狗的心情——这年头根本还没有网络,她就是想把这事挂上墙曝光都没办法! 遇上这种看着一本正经、实际故意僵化卡人的经办人,你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