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段芝贵傻眼了 (第2/3页)
禧有心要劝劝他,让他主动平息了甚嚣尘上的舆论,笑着说道:“此案既然已经结了,大家都各自罢手,何苦来哉?” 岑春煊谢过了慈禧的赐座,对搬了小墩子过来的李莲英和善的笑了笑,说道:“非是此案不能罢休,而是堂堂的摄政之王居然卖官鬻爵,立身不正,连儿子都上行下效,此风不杀不足以坦然面对天下责问。赵启霖一腔正气,反倒贬斥远窜,天理何在?” 照道理这话说的太过直白呛人,可慈禧道行甚高不以为意,况且她也知道岑春煊的为人,正是这点才让她无比欣赏。 “呵呵,你说奕劻贪,有何凭证?虽说也有风声传入我耳中,但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查无实据啊。” 以往奕劻的确是凭着这个安然不动,甚至还要反诬一口,拿证据来啊,没证据?你诬告,好,你倒霉了。 就像这次奕劻与袁世凯联手,搞出了一个另类的故事,弄得赵启霖反而成为了诬蔑朝廷重臣的小人。 岑春煊连忙说道:“纳贿之事,惟恐不够保密,一予一受,哪里有真凭实据会留下来被人发现?以资利用?” “奕劻太老实,是上人的当。” 岑春煊愕然,这奕劻要是老实人,那天底下还有木有老实人了? 当即回道:“当国之人何等重要,岂可以上人之当自解?如此显赫重臣,要是轻易就被人骗,如何能够当国?此人不去,纪纲何由整饬?” 慈禧也是一阵头疼,这岑春煊就是如此脾性,嫉恶如仇,想着还是尽力调停岑春煊与奕劻之关系,“此事定然是有些误会,你还是择日往庆亲王府谒见面谈,说不定能够豁然开朗。你只怕是好几年没有进过庆亲王府了吧?” 岑春煊回答道:“臣从未入过庆亲王府。” 慈禧摇了摇头,这岑春煊也太直白了些,又说道:“尔等同受倚任,为朝廷办事,应该要和衷共济,何不往谒一谈?” 岑春煊苦着脸摇头道:“彼处例索门包,臣无钱备此。就算有钱,也不能作如此用也。” 这个,这个,太直白了,慈禧一头汗水,但她也的确是欣赏岑春煊的正直与清廉,即便尴尬,只得以今天天气不错你吃了没有这等没营养的话转移话题。 “赵启霖褒善贬恶,敢于仗义执言,这次我也知道是委屈了他,我是还要重用他的,这点要请岑卿家放心。” 赵启霖虽遭受极大冤屈,竟革职,但获得舆论界的高度赞扬。一时间,朝野纷纷致书前来慰问,报刊也发表不少奖誉的评论,有的还据此写成小说、诗歌、戏剧。上海《申报》,除发表评论外,还附题为《打虎》的漫画一幅,上书“不畏强梁”四个大字,可算是对赵御史极大胆而又恰如其分的颂扬。 前日赵启霖出京时,送行者达数百人,都是些不畏强权的官员士子,换做从前,谁敢如此。 慈禧也知道要安抚好赵启霖,才能挽回朝廷的颜面,所以赵启霖她不得不重用,打算等事情稍微过去些风头便重新提拔他。 至于奕劻父子她也不想再提及,岑春煊这架势是不会与奕劻和解,况且她也心中对奕劻多有疑心,更是开始忌惮袁世凯。 这杨翠喜案虽说让她很头疼,但并不是全无好处,至少让她看到了奕劻的天怒人怨,自己大行之后,奕劻是必须要下台的,或是只能从旁辅助新的摄政亲王。 而且,袁世凯苦心经营,想要将东三省变成他的势力范围,野心太大,让她有所警觉。 岑春煊出宫后不到两日,载振自己要求辞去农工部尚书的职务,引起了轰动,这当然是太后老佛爷在出手了。 李安生听到这消息乐了半天,载振都下台了,段芝贵还会远吗? 岑春煊则获授邮传部尚书,得以留京,一时岑春煊、瞿鸿机声势大盛,隐然有独揽朝政之意,似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