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三百六十七章 伤寒疫来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 伤寒疫来临 (第1/2页)

枲这种作物,李孟羲都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啥,不知究竟。
  关于枲的耕种方法,
  “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
  “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
  可见,枲是生长性状复杂的作物,收获的时候,并未长到最老,不像麦子豆类一样,收获的时候已经长得老的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就算不收了,植株也干枯了。
  而枲呢,到秋天,要是不收,会多长出几个节,表皮也会变得更厚。
  “获麻之法,穗勃如灰,拔之。”
  枲在何时收获为佳呢,在其穗变成了灰色的时候,可以把他拔掉。
  “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枲收获之后,在夏至往后二十天后,可以放在水里沤制。
  关于沤制,此处,工艺和造纸术的一个工艺环节类似了。
  造纸的时候,也是先把渔网之类的东西放在水池里沤上几天,还会往水池里倒点石灰水,或者草木灰。
  其原理是,碱性溶液能分解植物表皮和木质中的果胶,使纤维素露出来,纤维素于织布,就是麻线,于造纸,纤维素打碎,再煮一煮,再用滤网一过滤,纸浆就是纸。
  “种麻,豫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
  此处的豫,不是河南的意思,而是通预,先一步,早一步的意思。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有雨的时候,最事宜耕种。
  这么久看下来,似乎,所有植物最佳种植时间,都是下雨的时候。
  一则,下雨了,土软,不管是犁还是刨,都省力。
  二则,刚下过雨,土中水分充足,利于种子发芽。
  “麻生布叶,锄之。率九尺一树。”
  布叶为何。黄豆绿豆那里,就见到过布叶这两个字。
  应该指的是,农作物某个生长阶段。
  大致是,植株半大的时候,可以来锄锄草。
  “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
  不一定非要用蚕粪。
  其他粪也是可以的,李孟羲心想。
  “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
  其实,各类动物粪便,用于肥料时,其作用都是一样的,主要是提供氮的成分。
  而蚕屎,并没有太突出于其他动物粪便的地方。
  “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
  此处,不遵循也行。
  庄稼没那么娇贵的,用井水直接浇也无妨的。
  再把水从井里打上来,倒进土坑里暴晒,晒热再把水舀起来,费时费力。
  有晒水的时间,能播种一亩地了。
  雨泽时适,勿浇。浇不欲数。
  下雨的时候,不用浇地。
  这倒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智力的问题。
  下雨天浇水,莫不是傻了。
  “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
  三十石,一石一百二十汉斤,折合现在就是六十斤,也就是三十公斤。
  三十石,就是九百公斤。
  苎麻,收获的时候,可是收获的整个植株。
  有这个重量不稀奇。
  类比下麦子,等于是把麦秸和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