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一章 汜胜农书(五) (第2/2页)
随后就想明白了,为什么加马骨。 相比直接清水泡附子,然后再浸泡麦种,加了马骨磨成的粉,有什么优点呢。 答案是,马骨在此时,等于是附着剂的作用。 附着剂的作用,在马骨粉经过附子浸泡之后,马骨粉也带着毒素,然后骨粉附着在种子表皮,便能让种子上带有的附子毒素,百倍于直接用清水浸泡。 小小的马骨粉,可使种子遭受虫害的概率,降到十分之一。 想明白了马骨粉是何作用,李孟羲便知道了。 不一定用马骨,用牛骨,猪骨,甚至,用面粉当附着剂,也是一样的效果。 至于,为什么汜胜写马骨粉呢。 可能是因为,写书的时候,可能当地,盛产养马,因此马骨比较多,因此而已。 古代中国农业如此先进,洋奴们吹嘘的罗马,有这么先进的种子被毒衣的技术吗,没有的。 再往下。 【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减法,神农复加之骨汁粪汁溲种。】 好的田,施加泡过附子的粪肥十九石,中等田地施加泡过附子的粪肥十三石。 在土层单薄的田地,施加粪肥狮子石。 此处,又让李孟羲奇怪了。 按李孟羲所想,田贫瘠,应该多加粪肥才是。 为何,越贫瘠的土地,施肥越少呢。 可见,此处之薄田,不是指的贫瘠或肥沃的程度,而是指土层厚度。 土层如果太单薄,作物根系就不发达,根系不发达,就无法彻底利用肥料。 粪肥丢在地里之后,不会一直在那,一部分,被水解,融入到了土地中,一部分,被微生物吃了。 还有一些,随着雨水流走了。 薄田的作物,根系不够发达,吸收能力就不够强,浪费肥料。 “锉马骨牛羊猪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 这奇怪的各种骨头,怎么感觉跟巫术一样。 “以汁渍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 浸泡五日,是想让毒素沾在种子上,粘的更加结实。 捣麋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挠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后稷法,皆溲汁干乃止。 没必要,粮食所需要的主要肥料,氮磷钾,氮肥磷肥主要是由蛋白质氨基酸提供的,也就是,动物尸体,粪便之类的。 而钾肥,草木灰。 鹿粪和养粪,没有本质的区别。 “若无骨者 ,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大旱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倍于后稷。” 汜胜所谓的蛹汁,奇了怪了,应该是水藻剁碎了榨出汁,或者是别的。 不管是什么,其作用和马骨粉应该是一样的,是起附着剂的作用。 “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使稼耐旱,终岁不失于获。” 奇了怪了。 肥料,为什么能使庄稼耐旱。 肥料中,有没有水,是因为盖住了地面,减少了水分蒸发,还是因为提供了微量元素,使庄稼吸水能力更强呢,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