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一百六十六章 谁有病谁是病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谁有病谁是病人 (第2/2页)

年后,洋奴们岂不得拿音标说事,说他李孟羲是外国人,甚至还说汉民族辉煌的科技和文明成就是西方流传过来的,那李孟羲就被狗汉奸气死了。
  所以,英文音标,不能用。
  教文字得教读和写,字形写法得教,读音和读法也得教。
  本以为教写字不难,谁知道难的爆炸。
  汉朝应该有原生的注音方式的。
  这得有空去找一个接受过汉朝正规教育系统教育过的人去请教,比如去请教刘备,请教关羽,都行。
  读音没办法教,教弟弟识字只好暂停了。
  相比枯燥的学字的过程,弟弟除了喜欢听故事,最喜欢的就是古诗了。
  李孟羲发现,弟弟最喜欢的,是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像李太白的诗,李孟羲找不到几首通俗易懂的。
  李孟羲教了弟弟一首小时候学的诗。
  小时不识月,
  误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碧云端。
  教弟弟这首诗的时候,是在一天晚上,李孟羲指着天上的满月,问弟弟月亮像什么。
  “像一个饼子。”弟弟天真的说着。
  “额,还像什么?”
  弟弟歪着脑袋又想了一会儿,“像个碗。”
  李孟羲又继续问,弟弟说像竹筒,像树,像柿子,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像,唯独没有说到李孟羲期望的白玉盘。
  李孟羲无奈了,再一细想,李白这厮从小锦衣玉食的,家里白玉盘随处可见,所以小时候,他会把玲珑剔透的白玉盘和月亮联系起来。
  而弟弟呢,弟弟是再普通不过的贫民家的小孩子,别说白玉盘了,囫囵碗都没见过几个,所以问弟弟月亮像什么,弟弟说像饼子。
  那行吧,像饼子就像饼子了。
  小时不识月,误做一个饼。哈哈。
  ——
  李孟羲对军医有一点很不满意,犀角给军医了,这厮要用,竟然还来问。
  “犀角你觉得要用就用,问我做甚,我又不懂医术!”李孟羲吵了军医一顿。
  军医被李孟羲吼的不敢直视李孟羲。
  “……将军,犀角只此一根,要不定个章程,看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
  李孟羲抬头,看了军医半天。
  军医的意思,李孟羲听明白了。
  军医是说犀角珍贵难得,若不省着用,谁有病都给用,用不了多久,就用完了。
  若是万一有重要人物有了急症,犀角却用完了,岂不误事?
  “那咱就定个章程,”李孟羲盯着军医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着,“军医你问,何人可用犀角,何人不可用犀角。那我告诉你,病人可用犀角,没病人的不可用犀角,听明白了吗?”
  军医有些听懵了,“那……谁是病人?”
  “谁有病,谁是病人。”李孟羲掷地有声。
  军医缓了好一会儿才明白李孟羲的意思,军医忙对李孟羲拱手躬身一礼。
  谁有病,谁就是病人,犀角就给谁用,不分老幼贵贱。
  三百贯一根的犀角,一根犀角切不了三百片,也就是说,每一片都得一贯钱,贵的要死。
  这么贵重的东西,李孟羲一点不在乎,愿意给全军上下所有人用,这近万人的义军,多数都是穷苦百姓。
  此举高风亮节,军医折服。
  李孟羲临走,军医把一个小袋子交给了李孟羲。
  “啥玩意儿?”李孟羲疑惑。
  “枸杞子。”军医笑了,“此药无甚用处,将军拿回去给幼弟吃吧。”
  李孟羲欣然接受了军医的礼物。
  枸杞子不多,小小的一袋而已。
  枸杞子李孟羲不陌生,前世的时候跟外婆一起去摘过,很奇怪的一点是,野枸杞很多都是长在坟上的。
  晒干的枸杞子吃着有股淡淡的草药的味道,还有些淡淡的甜和清香,这可比苦涩的白果子好吃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