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2章 堤坡面理 (第4/8页)
从容言道。“而因为强行引水和人工而为的缘故,这条河在对岸从黄河里再引出来的时候,其实位置偏低,有些悬河姿态。我们从下游截断,它必然在宋军营盘里泛滥,届时看情况,运气好了,说不得能将宋军营盘一分为三,运气差了,或者他应对妥当,也多少要耗费他一番功夫。” ??众人终于振作,这才像是一个正正经经的法子。 ??拔离速也颔首不及。 ??兀术更是直接离座,上前去牵阿里的手,连声夸赞。 ??但阿里却直接摇头:“这不是我的主意,我一个女真老头子,哪里懂什么水文地理?这是之前与高都统在一起的时候,他说的一些言语,被我记住了,今日想起了,觉得可行,临时卖弄罢了……而且这种事情,咱们都不晓得成效如何,只能说是趁着没结冰,需要事情来敷衍下面军心,这才试一试。” ??众人愈发嗟叹。 ??就这样,今日军议到底没有无功而返。 ??首先,肯定是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主帅拔离速权威的;其次,金军到底是寻到了一个可以试一试,而且看起来可行的对敌策略。 ??当然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只能是一种‘敷衍局势’的对策,还是要等结冰才有可能真正奋起大战,以作了断。 ??当日无言,众人设宴招待慰劳阿里与杓合,便是完颜奔睹落了面子,也不敢再违逆四太子,倒算是勉强半欢而散。 ??随即,到了傍晚,兀术更是亲自去下游的河畔送阿里与杓合归营,以作抚慰……宋军的战船不可能真的面面俱到……河上寻到机会交通总归是没得跑的。 ??而暂且不提阿里与杓合归营后,如何截断永济渠,只说这日晚间,月缺而星稀,兀术送完二人,本欲折返,但想到阿里所言的‘敷衍局势’言语,知道想要真正发起攻击,还是要等黄河封冻,便又有些着急上火,便干脆不急着回营,反而趁着天黑,带着太师奴等一众侍从沿着黄河河堤、挨着水面缓步往下游而去,并沿途让侍从试探边缘结冰情况,乃是要观察结冰情势的意思。 ??毕竟,现在的气温情势已经很微妙了。 ??譬如永济渠那里,金营那边因为置之不理,上面都已经结了一层厚冰,士兵取水都要敲开巴掌厚的冰层才能为了,宋军那里的永济渠段,应该已经要靠着全面捣冰才能进行运输。 ??黄河河道也是如此,经常每日清晨到傍晚,都有宋军民夫捣冰不停,以求尽量延缓。 ??这种情况下,若是能再来一两场降温,一场冰雪,说不得就真要渐渐封冻了。 ??就这样,完颜兀术借着夜色遮掩循河而上,一路行来,明显能感觉到河边的冰层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广、越来越厚,但一直走到下游,正对宋军营盘的区域时,河边却只是有冰渣……这当然是能理解的,因为兀术亲眼看见,大晚上的,河上还有不少宋军民夫举着火把乘着小舟,连夜捣冰。而让兀术尤其感到惊喜的是,宋军战船周边,也有不少动静,显然是轮船停泊在河中,仅仅是上半夜都直接引发了冰冻,逼得宋军不得不如此。 ??这般看来,黄河封冻到底是躲不掉的,宋军也情知如此,只是为了尽量输送物资和控制河道而尽人事罢了。 ??且说,时值腊月初,前夜过半,西北风明显,而头顶月光、星光又都不甚爽利,乃是典型的寒冬之夜。 ??不过,此时两岸营盘全都密集而广大,篝火连结几十里,兀术立在河堤内侧,见两岸火光相互映照,河中有微光因冰花水色泛起于暗夜之中,倒是在稍窥一点局势之余,又起三分恍惚之态。 ??大河奋起万里,行至下游,一分为二,再分为五,看似广阔壮丽,其实早内里水量早已经不足上游那般充沛,便是内里水源都已经变化,让人难寻根本。 ??实际上,兀术暗暗想来,若非如此,此河未必就年年封冻。 ??然则,转念一想,大河终究是大河,虽在枯水,虽只是一道分叉,犹然壮丽如斯,犹然舟船横行,使几十万大军望河兴叹,不能有丝毫寸进。 ??与此天时地理相比,区区人事究竟算什么?又该以何等心思以对大势? ??是该学那南面赵官家邸报上的言语,奋起人定胜天之心,还是该顺流而下,一散了之?又或者尽人事而听天命,循力而为呢? ??恍惚间,这位金国执政亲王,居然一时又有些痴了。 ??不过,正当这位四太子习惯性感时而叹时,忽然间,太师奴不顾礼仪,直接拽动兀术往河堤上而行,兀术回过神来,也见到河中有两艘船径直往岸西边过来,且船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