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第1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节 (第2/4页)

书生忽然将手中一个长粮袋扔到他车上,从袖中取出纸笔,高声念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闻君一席话,恰为小生指点迷津——”

    ??这袋犒军的粮食你代我送入军中,我要去汉中学院向宋祭酒请教这可富民强国的农学之道!

    ??他托着纸笔先行下台,后面几个人喊着“先生”,“先生”,却唤不回他,便说着:“咱们先去军营里送了钱粮、寒衣,也去听听汉中学院的小先生们讲农桑吧。”

    ??四人一齐应了,热热闹闹地下了场,自又有人上台拆军旗、布置桌椅不提。

    ??台下观者知道他们演完了,顿时又是一片掌声雷动,叫好声中夹着许多道想听汉中学院先生们讲课的期盼声,传到周王与诸位大人耳朵里。

    ??正在群情激荡的时候,一个与那刚刚跑下去的书生一般打扮的读书人挟着几张纸慢悠悠晃上台来。上了台便往桌前一坐,放下讲义,露出一张微显生嫩却着实神情沉稳的脸庞,操着带几分口音的官话讲道:“在下汉中学院研修班学生庞冰,今日来给大家讲一讲如何从水稻叶面色相判断其所需水肥。”

    ??诸位新来汉中的亲王大臣都不禁望向宋时——这书生不是才在台上说要去跟宋大人学农经么,怎么一眨眼就学会了?

    ??他这是要唱戏,还是真个讲农经?

    ??宋时回望众人,眼中笑意流转,挥袖指向台上,介绍道:“这庞举子的确是汉中学院的学生。凡来随我读书的子弟,都要随我亲到田间、工坊内格物致知、实践所学。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读书,所得才能有几何?知行合一方是正道。”

    ??刚做完广告,立刻讲学效果比较能吸引住人来听不是?科技、卫生、文艺三下乡么,总不能只搞文艺汇演,不搞科教,都要轮着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薛论道仙吕·桂枝香 宿将自悲】

    ??“堂堂中国,谁是豪杰?”这是其中原句,其他句子是改过的,关了电脑不好上全篇,明天再上

    ??原作

    ??匈奴未灭,壮怀激烈。空劳宵旰忧贤,哪见虏庭流血?任胡尘乱飞,侮辱郊社。堂堂中国,谁是豪杰?萧萧白发长扼腕,滚滚青衫弄巧舌。

    ??第191章

    ??“农者,生财者也。”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 食之者寡……则财恒足矣。

    ??《大学》这段便是明明白白讲出了生财之道当以农为本。农为民生本业, 唯有用心经营田土、修建水利, 从田土中多产粮人,方能使国家稳定、人民丰衣足食。若然土地荒芜, 百姓不肯用心耕种,一块田地间只产七八斗麦、一二石米……

    ??纵能凭末业为朝廷聚得再多钱财,百姓食不裹腹, 天下如何不乱?

    ??台上的庞举子还有点做八股的习惯, 先拔高立意, 讲了“农业为本”的要义,然后才翻开讲义, 如读书般讲着水稻常见病状反应的问题:刚栽下去时叶尖变赤是缺草木灰精肥;株身矮小、呈黄绿色是缺农家肥;叶片细弱暗绿, 甚或带赤点的, 便是缺了宋大人亲自寻出的磷肥。

    ??若刚栽下秧苗时根插不深、田中水多, 泡伤了根须,就容易出这种问题。但若根茎无伤而见稻禾生长缓慢, 有他讲过的情形, 便是缺了肥料, 可以到汉中经济园去买。

    ??汉中府城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七里地界, 他们都跟着宋大人走了个遍。凡本地不同地型地势、水旱田土, 都圈了专门的试验田,凭府衙财力试验肥料配方,这才验证出最恰当的用肥配比与数量, 用后定可保证丰产。

    ??若不舍得买肥料,要自己追肥,也可以记下稻禾异状,到宋大人划定的三十一块试验田所在,询问专门耕种试验田的农把势,他们都有经验。若然这些人都解决不了,那就到汉中学院寻专修农学的学生,自然能给他们解答。

    ??台上庞举子的讲学中夹着广告,广告中杂着农学,深入浅出,全情投入;台下正坐着几个给宋大人看过试验田、对照田的庄户,兴奋地高谈阔论,讲述经验。台上台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